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普通外科 > 乳腺癌
编号:25707
切除并非防乳癌杀手锏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5月31日 现代保健报 2013.05.31
    

    本报记者 王少华 通讯员 吴志

    采访专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 欧阳学农 主任医师

    日前,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·朱莉,在《纽约时报》公布自己为降低罹癌风险进行双侧乳腺切除手术一事,引燃了人们对肿瘤基因筛查的关注。基因检测什么情况下要做?能否抓到“躲猫猫”的乳腺癌?乳腺癌有没可能治愈?

    基因检测国内也有

    “朱莉所做的BRAC1、BRAC2的基因检测,在国内已开展数年,并不是只有‘洋和尚’才会‘念经’。”欧阳学农主任介绍说,美国开展的肿瘤基因筛查,和国内一些大型医院检测方法是一样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医学界认为,肿瘤抑制基因BRCA1、BRCA2和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。其中,BRAC1基因是第一个发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,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人其一生中患乳腺癌、卵巢癌的危险显著增加,到70岁时发生乳腺癌的预测累积风险可达到大约50%-80%,同时容易早年发病。研究发现,40%-45%的遗传性乳腺癌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。

    目前,抽血是进行肿瘤基因筛查最为普遍的方式。通过大量样本检测和医学数据,对比受检者基因,有利于发现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,如有遗传性家族史的人,从而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,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。一般两周后便能拿到检测报告,大多费用在二、三千元左右。

    “基因检测患癌风险较低的女性,也并不能保证不患癌,仅是概率较低而已。”欧阳学农主任提醒说,中国女性和欧美女性的情况存在差异。有研究就认为BRAC1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和早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频率,低于欧美白人的突变频率;但是在有家族史且乳腺癌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中,BRAC1基因突变频率高达25%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预防性手术切除需谨慎

    “预防性手术切除,并不是预防乳腺癌的‘杀手锏’,在国内外也存在许多争议。建议基因检测高危的女性,须谨慎选择治疗方式。”欧阳学农主任说,有基因突变的人,应当进行密切监测,加强检查的频率,关键是早发现,早诊断,早治疗,将“绝症”转化为“慢性病”。

    乳腺癌相对其它癌症,其生长较慢,容易早期发现,有很大的诊断和治疗空间。临床上,肿瘤比较小、病理类型比较好、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,通过规范治疗是有可能治愈的。

    目前,乳腺癌的治疗更加强调要减少对女性躯体的伤害,在早期“手术+放疗”的经典治疗基础上,基因检测后的个性化治疗、分子靶向药物治疗、新辅助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模式,正在越来越多地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。

    平时,乳房自检是最便捷的一种检查方法。乳腺癌家族史、有良性肿块、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检查,要定期用全乳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(钼靶)相结合的方法,一般40-50岁的女性每隔一年至一年半,做一次这种乳腺专科规范的查体和B超检查。20-40岁的女性也应每2-3年检查一次。没有特别危险因素的女性,钼靶检查推荐1年1次。有高危因素的女性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,考虑乳房磁共振检查。

    专家简介

    欧阳学农,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、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、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等,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30年,牵头或参与国际和国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20项。擅长治疗:肿瘤化疗、生物治疗、分子靶向治疗与实验研究,尤其擅长乳腺癌、淋巴瘤、胃癌、鼻咽癌等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。

    门诊时间:周一上午, http://www.100md.com